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不久前,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来医院采访了一下,很快就见到登出来了:

 

病理学:医学的灵魂危机

  病理医生被称为“医生的医生”,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“金标准”。可是,这个靠一台显微镜和医生的知识与经验支撑、被誉为“医学的灵魂”的学科,在中国单纯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医院里,正面临严重的危机

  本刊记者/钱炜
    (声明:刊用《中国新闻周刊》稿件务经书面授权。)

  2月20日上午,武警总医院乳腺外科正在进行一台肿瘤切除手术。患者27岁,来自山东,在当地医院经B超诊断已被定为“乳癌”。按照惯例,主刀大夫还是先取出一粒黄豆大小的病变组织,送病理科做诊断。

  冷冻、切片……经过一系列快速处理,20多分钟后,制成的冷冻切片出现在显微镜下。年轻的病理医生对着切片左看右看,觉得既像是癌细胞,又不大像,一时难以判断。

  手术室里,主刀医生焦急地等待着病理诊断的报告。

  “纪主任,您来看看这个。”病理科主任纪小龙闻声过来,端坐在显微镜前,对着镜头看了片刻,头也不抬地站起身来,轻声、简单地说了一句话:“良性,不是癌。”年轻医生拿起电话,将这个结果通知了手术室。

  “这是外院确诊过的。不是癌?是不是我们取标本的位置不合适?”为了慎重起见,主刀医生再次从病人体内取出一小块病变组织,紧急送往位于病房大楼数百米以外的病理科。

  又过去了半个小时,手术室的电话铃声再度响起,“还是良性,不是癌。”“好!”手术立即继续进行。由于病理诊断结果是良性,手术变得简单了,只需切除包块本身。而这名年轻的女性在术后醒来时,对外科大夫连声道谢,却根本就不知道,她的乳腺得以大部分保留,其实是不在现场的病理医生做出的决定。

  在病理科,类似的一幕几乎每天都在上演。纪小龙已经不记得自己多少次将外地病人的“恶性肿瘤”诊断结果改判为良性,识别出多少疑难杂症,而他“看过”的病人很少会来当面说一声“谢谢”,大多数病人见都没见过这位从不露面的大夫。纪小龙习惯了在幕后充当一名“无名英雄”,“如果有病人忽然来谢我,我还有点儿不适应呢!”  

    (中国新闻周刊网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来源)

2012年03月05日 17:12:11 文章来源:中国新闻周刊网 作者:钱炜 星评
http://newsweek.inewsweek.cn/magazine.php?id=4847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纪小龙

纪小龙

740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、博士生导师,原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(1978-2003)主任医师、教授,现武警总医院 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、病理科主任、纳米医学研究所所长。 感谢大家的留言,来不及一一回复,请谅解。读者们有相关咨询或紧急事情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: 地址:100039 北京永定路 69 号 网址:http://www.pathology.cn 电话:86-10-88276761 (办) 电子信箱:geexl@126.com

文章